
发行日期 | |
■ 2025年8月31日 | |
纸张及页数 | |
■ A4纸、154页 | |
价格 | |
■ 19,800元/冊 | |
内容介绍宣传彩页 | |
![]() |
可印刷PDF 约1.2MB |
综览从动力总成到SDV的世界最新汽车技术
- 捕捉智能座舱、个性化、内外饰的树脂化、声音/NVH的新潮流
- 阐明超级压铸、主要OEM的新一代平台、车身轻量化与电池安装方法
- 总结已成Euro 7排放法规新限制对象的轮胎和制动系统的法规应对动向
- 解析发动机废止法规、eFuel、GHG最小化场景与各种替代燃料(生物等)的可能性
- 汇总材料回收、可持续发展、绿钢、PFAS法规、4R事业的发展动向
全球BEV市场增速放缓,格局面临重塑。部分曾力争转型为BEV专属车企的汽车制造商,正像日系那样向同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的战略转换。美国在2025年1月迎来特朗普政权的第2任期,围绕出行领域脱碳化的前景更不明朗。
不过,即便身处发展前景难以预测的当下,汽车产业应当解决的课题仍然相对明确。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中立目标,不只BEV,亟待推进能够组织调动发动机车、混合动力车、氢能、eFuel、生物燃料等能够想到的所有技术的技术中立路线。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动向与展望2025》立足于技术中立的角度,在编辑时力求能够俯瞰各种技术的可能性和课题。同时,综合收集了包括从生产到报废/回收为止的可持续性相关话题、采用SDV模式诱发的开发/生产/销售领域的范式转移等关键主题在内的内容。
▼1章 | ▲PAGE TOP |
![]() 总论 |
|
总论
|
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战略总览 |
▲总论 / ▼2章 | ▲PAGE TOP |
![]() 第1章 |
|
内外饰/智能座舱
|
BEV的NVH对策 |
下一代座椅 |
内饰表面加热技术 |
高性能汽车薄膜 |
全息技术 |
车内香味控制技术 |
声音控制技术 |
智能座舱 |
塑料车身外板① |
塑料车身外板② |
▲1章 / ▼3章 | ▲PAGE TOP |
![]() 第2章 |
|
平台/车身
|
主要OEM的BEV平台战略 |
中国一汽的BEV专属平台 |
电池盒 |
小型电动商用车底盘(平台) |
供应商有关车身骨架的一体成型技术 |
主要车企的一体化压铸战略 |
丰田的生产技术与一体化压铸 |
本田的一体化压铸(Megacast) |
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Gigapress) |
特斯拉的CTB技术 |
韩国电池制造商战略(韩国的CTP技术) |
▲2章 / ▼4章 | ▲PAGE TOP |
![]() 第3章 |
|
底盘
|
制动粉尘对策 |
主动悬架系统 |
最新轮胎技术 |
轮胎回收利用 |
采埃孚的底盘・动力总成控制技术 |
▲3章 / ▼5章 | ▲PAGE TOP |
![]() 第4章 |
|
发动机/混合动力 |
发动机开发最新动向 |
副燃烧室 |
日本车企的最新发动机 |
日本车企的下一代发动机 |
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与PHEV |
高功率车的混动技术 |
甲醇发动机 |
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的电动化转型 |
▲4章 / ▼6章 | ▲PAGE TOP |
![]() 第5章 |
|
下一代燃料/能源
|
欧洲实现GHG最小化的情景 |
欧洲有关eFuel的研讨情况 |
奥迪的直接空气捕获(DAC)战略 |
日本的eFuel生产工艺 |
日本的碳中和燃料(CNF)开发动向 |
中国的碳中和燃料开发动向①(甲醇燃料) |
中国的碳中和燃料开发动向②(整体技术路线图与CNF) |
甲醇与e-甲醇 |
氢燃料发动机 |
本田的氢能技术 |
氢能相关零部件① |
氢能相关零部件② |
海水制氢 |
天然氢(白氢) |
▲5章 | ▲PAGE TOP |
![]() 6章 |
|
可持续发展/回收再利用
|
绿色钢材 |
日美低碳钢材 |
日本低碳铝 |
欧洲的低碳铝 |
欧洲的汽车回收再利用 |
欧洲铝材料回收再利用 |
欧洲的电池回收再利用 |
日本的电池回收再利用 |
有机氟化物(PFAS) |
材料信息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