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2009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2009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2009
发行日期
■ 2009年5月15日
纸张及页数
■ A4纸、293页
价格
■ 6,800元/冊(含国内邮资)
内容介绍宣传彩页
PDF 可印刷PDF
约12MB

从成本控制、设备投资、供求关系变化3个角度综合透视各制造商/车种/领域的竞争实力

  • 详细报道中国汽车制造技术的进展及设备投资动向
  • 追踪考察汽车制造商的采购方针及生产调整动向
  • 分车种分细分车型汇总主力车型的零部件供应商,同时收录24个领域的生产基地
  • 分析面向欧美OEM市场不断扩大配套的30家民族系零部件供应商的经营战略
  • 分析面向中国OEM市场积极拓展销售的35家外资系零部件供应商的在华事业动向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销售规模截至2007年已经达到4,000亿元,在过去14年中增长了17倍,显示出强有力的发展趋势。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市场低迷,形势急转直下。中国汽车生产事业极有可能从2009年起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步入发展低迷时期,不仅来自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压力将继续增大,基于原材料价格的高低起伏、法规标准的提高,研发成本等负担亦将同步增加,预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周边环境将会更加恶化。

尽管如此,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仍比其他国家更具市场增长潜力,能够肯定当经济转暖以后,中国汽车市场在中长斯内仍将突破1,000万辆规模。虽然出现部分制造商及供应商调整中国投资计划的情况,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调整幅度也相对较小。由此亦能看出,各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对中国市场需求扩大的期待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面对本国市场饱和、业绩增长乏力等问题,外资系制造商重新将中国定位为重要市场,为降本不再局限于Tier1零部件,开始扩大从中国采购Tier2/3零部件等,力争向市场投放兼备质量和价格优势的产品。而民族系制造商在加强自产战略零部件事业的同时,已经依托国内先进设备着手改良生产技术,并热衷于通过加强与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来吸收发达国家技术。外资系及民族系制造商已经拓展起多元化的采购渠道,这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Tier 1以及Tier 2/3来说,也出现更多为中国当地产车型配套的机会。

本调查资料是一本隔年刊专题调研报告,着眼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新动向以及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的最新经营动向。2009年版立足于 “设备投资”、“成本控制”、“供求关系的变化・多样化” 3个角度,深入分析和探讨分制造商/分车种/分领域的竞争形势。


目录
          
▼第2章 ▲PAGE TOP

第1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与焦点
从成本控制、设备投资、供求关系变化3个角度综合透视各制造商/车种/领域的竞争实力
 
1
 
1. 中国汽车产业总论:由强化成本控制及调整设备投资所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
2
◇中国政府:积极实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下调车辆购置税及发放消费补贴等措施
3
◇外资系汽车制造商:短期内需求下降,但不会变更长期投资计划
4
◇中国汽车制造商:扩大与外资系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推进供应商的集聚化
6
◇外资系零部件供应商:调整投资计划,力求通过2级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抑制成本
8
◇中国民族系供应商:在竞争激烈淘汰加速的大环境中,力争借助低成本扩大事业
10
20
◇汽车产业设备及技术投资
21
◇汽车产业设备保有量
22
◇国内外制造商在制造设备・技术方面的努力
23
◇各领域制造技术的进步及设备投资
24
3. 中央政府扶持政策:兼顾中国现状和WTO规定,工信部的政策动向备受关注
30
4. 各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长三角等6个地区为中心,通过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中
36
5. 汽车产品进出口:将扩大新兴国家出口作为避免增速放缓的关键
40
◇汽车产品贸易: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2008下半年起减速明显
41
◇分地区进口:欧洲、亚洲、中北美洲进口规模扩大带动整体发展
42
◇分地区出口:受全球减产影响,针对亚洲、欧洲、中北美洲的出口量下降明显
46
6. 汽车零部件生产集中度:外资以高新技术型产品为主导,民族系逐渐增加设备投资型产品
50
▲第1章 / ▼第3章 ▲PAGE TOP

第2章

主要汽车制造商的采购方针与动向
87
 
1.
第一汽车:核心零部件目前以集团内采购为主,力争长期内将集团外零部件
采购比例提升至70%
88
2. 上海汽车:强化集团内供应商的配套基础,与集团外采购形成差异化
90
3.
东风汽车:以商用车为中心构建内部采购体制,自主品牌乘用车的
采购动向有待关注
92
94
5. 吉利汽车:加快自产核心零部件及提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调整采购体制
96
6.
奇瑞汽车:构建铝制发动机、CVT等战略零部件量产体制的同时,推进零部件聚集化
以维持成本竞争力
98
7.
福特/马自达:以重庆为中心构建供应商网络,全球市场萧条对其增产项目的
影响值得关注
100
8. 大众:强化发动机、变速箱的自产事业,力争到2012年将中国供应商压缩至500家
102
9.
通用:扩大高附加值零部件的采购带动出口规模年均增长25%,有可能调整低附加值
零部件的采购
104
10. 丰田:在实施减产措施的同时,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
106
11. 本田:围绕90%的本地采购率目标,扩充广州、武汉的动力总成供应体制
108
12. 日产:在增加产能的同时,扩大零部件的本地采购率
110
13. 标致雪铁龙:随着2009年上半年第2工厂投产,本地采购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12
14. 现代汽车/起亚:强化在华研发及零部件采购能力,力图构建100万辆销售规模
114
 
▲第2章 / ▼第4章 ▲PAGE TOP

第3章

汽车制造商的分车种零部件采购动向
117
 
118
2. 小型乘用车・经济型乘用车:年产规模350万辆的多品种低价格采购能力成为课题
124
3. MPV・SUV:关键在于如何活用派生乘用车的零部件采购渠道
132
4. 中重型货车:继续精简供应商数量,增加采购高附加值零部件
136
5. 中大型客车:依托全球最大生产规模,扩大装备系零部件的采购规模
140
◇中国大型客车制造商的采购特征
140
◇有望扩大客车配套的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合作
141
6. 轻型商用车:民族系企业从成本出发,构建稳定的零部件采购体制
146
7. 交叉乘用车・微型货车:单个公司50万辆的规模促使低成本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152
▲第3章 / ▼第5章 ▲PAGE TOP

第4章

主要零部件领域的行业动向
157
 
1. 气缸体:乔治・费歇尔为奇瑞的配套引发换代发动机零部件的订单之争
158
2.
燃料供应控制系统:伴随重型商用车导入欧3标准,共轨系统、EGR及燃油喷射装置的
成本竞争值得关注
160
3.
进排气系统:伴随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市场对精密化、轻量化、
净化性能的需求增强
162
4. 汽车轴承:外资大型企业垄断高端,民族系如何打开销路值得关注
164
5. 汽车转向系统:为实现EPS的批量生产,各制造商加速研发及设备投资
166
6. 悬架系统:以独立悬架为中心产量增加,如何扩大商用车用空气悬架销量值得关注
170
7.
变速器:为应对2010年代的需求提升,加快构建乘用车用ATwCVTwDCT、
商用车用多档MT的量产体制
172
172
◇乘用车用自动变速器(AT、CVT、AMT、DCT等)
173
◇商用车用手动变速器(MT)
174
◇商用车用自动变速器(AT、AMT等)
175
8. 制动器:安全观念带动盘式制动器及ABS的装备率提高,海外出口亦有增加
178
9. 汽车轮胎:围绕高品质子午线轮胎的设备投资不断增加,政府以减税方式支持行业发展
182
10. 燃油箱:以乘用车为中心油箱树脂化不断进展,准备着手开拓海外市场
186
11. 汽车座椅:世界大型供应商相继进入导致配套竞争激化
188
12. 汽车玻璃:通过提升物流效率及介入上游产业力图削减成本
190
13. 汽车空调:为削减采购成本,整车制造商扩大自产规模
192
14. 汽车导航系统:以公交系统为中心装备率不断提高,海外出口规模急剧扩大
194
15. 安全带/安全气囊:伴随安全标准的强化需求扩大,研发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196
16. 车身零部件:动力装置的生产向外资系集中,海外出口有所扩大
198
17. 汽车照明装置:针对OEM配套规模的扩大,民族系强化AFS开发
200
18.
车载电子零部件:2012年销售规模有望增至3000亿元以上,民族系的加入将导致
竞争激化
202
19. 汽车线束:外资系加快向中国转移生产,同时开展本土研发
204
20. 汽车涂料:外资系强化高性能水性涂料领域的垄断性OEM配套体制
206
21. 汽车钢板:产品向高强度、轻量化过渡,高强度汽车板的本地化生产不断推进
208
22. 工程塑料:轻量化趋势带动需求扩大,建设量产体制的设备投资日渐活跃
210
23. 稀有金属:在扩大新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强化出口限制
212
24. 冲压模具:车型改款带动需求增加,基地建设动向加快
214
▲第4章 / ▼第6章 ▲PAGE TOP

第5章

30家中国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的经营概况
217
 
218
2. 福耀集团:为实现100亿元的2010年销售目标,力争扩大OEM订单
219
3. 宝钢:在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加强与整车制造商的合作
220
4. 潍柴控股:致力于投放自主研发产品及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221
5. 亚普汽车部件:着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整车制造商的合作
222
6. 玉柴:新建基地并加强与整车制造商的业务合作
223
7. 辽宁曙光:在加强零部件事业的同时,推动业务的多样化发展
224
8. 南方汽车:为求上市构建全系列事业体制,伴随竞争实力的提高海外销量有望扩大
225
9. 东安动力:集团内供应量减少导致收益降低,计划借构建AT量产体制之机扩大销量
226
10. 凌云工业:以树脂零部件为中心积极拓展市场、加强独资事业
227
11. 万丰奥特:加速设备投资应对订单增加,伴随市场减速经营计划的调整备受关注
228
12. 华翔集团:核心零部件事业向上市公司集中,集团整体的重组动向值得关注
229
13.
三花集团:通过跻身1级零部件供应商进一步开拓市场,力争到2014年实现
营业收入100亿元
230
14. 航天三菱发动机:引进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以期扩销,今后的出口动向值得关注
231
15. 道依茨大连:借助引进道依茨系列柴油机扩充产品线,2008年实现12万台产量
232
16. 江阴模塑:通过削减成本及设立北京基地扩大配套,力求改善收益状况
233
17. 风帆股份:积极扩充产能及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力争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234
235
19.
大同齿轮:为恢复变速器事业扩大投资,入编中国重汽力争长期内实现
100亿元销售额
236
20.
山东金麒麟:开拓美国以外出口市场及构建5,500万套年产体制,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摩擦
材料制造商
237
21.
航盛电子:通过增加产能及加强研发能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100亿元销售额、
1,000万套年产能
238
22. 瑞立集团:扩大OEM配套及面向新兴国出口,力争2010年跻身同行业世界前3
239
23. 武汉塑料:整合资源着力削减成本,亟需扩大向神龙以外的配套以便确保收益
240
24. 陕西法士特:重型商用车用变速器市场份额虽高达80%,但出口规模呈现缩小态势
241
25.
亚太机电:通过引进技术及产学合作提高产品实力,力争中长期内构建50万套
ABS生产体制
242
26. 福星科技:积极增强子午轮胎钢帘线产能
243
27. 金发科技:增强车用改性塑料等产品产能,力争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244
28. 天润曲轴:为摆脱事业低迷转向发展自主品牌,亟待解决资金及技术问题
245
29. 东普汽车工业:力争成为底盘系统集成供应商,但仍面临提高技术水平难题
246
30. 滨州活塞:通过增强乘用车活塞产能维持收益能力,如何削减成本仍是课题
247
▲第5章 ▲PAGE TOP

第6章

35家世界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的在华事业动向
249
 
1.
外资系基地:2009年初首破3,200家,设备制造商积极进驻,为强化经营能力独资基地
亦相应增多
250
2. 博世:计划2008~2010年投资8.5亿欧元,加速扩大在华事业规模
254
3. 德尔福:2009年正式涉足中国混合动力车零部件事业
256
4. 阿文美驰 :扩大对以奇瑞为首的民族系制造商的配套,增加在华采购规模
258
5. 奥托立夫:加速在华并购,以中国为全球供应基地扩大出口
259
260
7. 舍弗勒:以扩建太仓基地为中心加强生产体制,通过收购大陆集团扩大事业规模
261
8. 康明斯:加强与中国民族系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262
9. 伊顿:加快商用车变速器事业的独立,推动乘用车发动机零部件的本地化
263
10. 佛吉亚:加速扩大中国生产体制,力促低成本国采购比率达到50%
264
11. 辉门:为在2010年使在华摩擦材料销售额达到3亿元,加速扩大在华生产体制
265
12. 海拉:加速合资基地的独资化进程,重组事业力争2012年销售额实现15亿元
266
13. 江森自控:致力扩大电池事业,加强发展维修事业
267
14. 李尔:通过开展收购自产汽车座椅构件,同时加快电子零部件的本地化速度
268
15. 麦格纳:尽管2008年以后业绩恶化,仍将积极开展在华生产投资
269
16. 玛涅蒂马瑞利:以AMT业务为中心,力争到2011年实现5亿欧元的在华销售额
270
17. 马勒:为第一汽车配套活塞及滤清器,加强在华研发体制
271
18. 天合:为削减成本,着重增强上海研发基地的产品研发能力
272
19. 法雷奥:出售上海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积极调整生产体制
273
20. 伟世通:加强在华事业体制应对民族系制造商需求,今后事业动向尚不明朗
274
21. 采埃孚:为降低成本,积极开拓在华采购渠道
275
22. 电装:致力于加强在华生产,计划扩大面向民族系的销售
276
23. 爱信集团:针对民族系制造商的AT配套销售状况良好
278
24. 日立集团:致力于实现生产及经营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推动成本削减
280
25. 捷太格特:着重加强生产体制及削减成本,继续开展轴承设备投资
282
26. 住友电工集团:积极扩大生产及削减成本,加强汽车线束事业
283
27. 阿尔派:在针对OEM市场强化生产和削减成本的同时,致力于售后服务市场建设
284
28. 康奈可:如何加强生产体制及增加日产以外的配套厂商值得关注
285
29. 小糸制作所:构建中国与九州基地的车灯组件互补体制,如何确保质量值得关注
286
30. 提爱思:继续优先满足本田需求,为扩大本田以外销售侧重培育战略产品
287
31. 东海理化:围绕2010年度300亿日元的在华事业目标,投资是否缩小备受关注
288
289
33. 日本精工:针对2009年以后供过于求的局面,计划暂时冻结中国增产投资
290
34. 矢崎总业:计划扩大针对一汽的线束配套规模
291
35. 现代摩比斯:增加产能应对现代汽车/起亚的100万辆体制,同时扩大集团外销量
292
36. 敏实集团:2004年以后保持年均40%以上的快速成长,完成对比亚迪的初次配套
293
申请订阅本调研资料